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外语教学研究分会2024年学术年会在我校召开 |
2024-11-13 (阅读:) |
开幕式 11月8-10日,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外语教学研究分会2024年学术年会在我校召开。本届年会由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外语教学研究分会主办,四川外国语大学商务英语学院承办,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协办。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重庆市教育委员会相关领导和同志以及来自全国近200所高校的400余名代表参加了本次大会。本次年会主题为“数智时代外语教育变革与创新”。四川外国语大学党委书记邹渝,重庆市委教育工委委员、市教委副主任蒋云芳,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外语教学研究分会常务副理事长、北京外国语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贾文键,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事业发展部主任白逸仙出席开幕式并致辞。 参会人员合影 邹渝表示,年会以“数智时代外语教育变革与创新”为主题,是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和数字中国、数字重庆建设部署的积极行动,是助力一体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事业发展的必要举措,是对“教育数字化”和“高水平教育对外开放”在高等外语教育领域的有力探索。他强调,在教育数字化战略的背景下,高等外语教育要更加紧密对接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需求,在教育教学理念、教学环境资源、教学方法及评价体系等方面革故鼎新。 邹渝致辞 蒋云芳分析了数字化浪潮中外语教育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以及数字化赋能外语教育的重要性,高度评价本次学术年会的重要意义和四川外国语大学在教育数智化转型方面的创新探索。她对外语教育发展提出三点建议,一是要敢于拥抱数字化,抓住关键,提升教师数字素养,助推智慧教育内涵式发展;二是应抢抓机遇,以数字技术、前沿理念赋能外语教育提质、多语种人才培养模式革新;三是要深化数字教育国际合作,探索数字教育资源共享路径,提升外语教育的国际合作水平,努力开创外语教育国际合作交流新局面。 蒋云芳致辞 贾文键受理事长王定华委托致开幕辞,结合纷繁复杂的国际形势和国内改革发展任务,引发有关“强国建设,外语何为”重大时代课题的思考。他指出,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建设教育强国的宏伟目标已经明确,外语教育发展将迎来新的机遇、担当新的使命。外语界同仁要凝心聚力、奋发进取,持续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全国教育大会精神,重视数智时代的多语种复合型人才培养,加快建设高质量外语教育体系,开创外语教学研究工作的新局面,在深化文明交流互鉴、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方面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贾文键致辞 白逸仙代表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对学术年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祝贺,对外语教学研究分会为学会发展作出的重要贡献表示诚挚感谢。她希望分会继续踔厉奋发、勇毅前行,并对分会发展提出四点要求和期待:第一,担当时代使命,提升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站位和能力;第二,突出核心本业,不断开辟外语教育的新范式和新路径;第三,完善联动机制,强化服务国家战略的组织化和协同化;第四,加强自身建设,彰显一流分支机构建设的示范性和带动性。 白逸仙致辞 开幕式由四川外国语大学校长董洪川主持。 董洪川主持 主旨报告 在主旨报告环节,北京外国语大学校长贾文键,武汉理工大学校长杨宗凯,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信息学院院长熊璋,分会副理事长、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副校长程维,分会副理事长、四川外国语大学副校长王仁强,江南大学教授董剑桥,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翻译中心主任江燕飞分别作报告。 贾文键以“‘慕课出海’与教育国际化发展”为题作报告。他指出,中国“慕课出海”正从1.0迈向2.0时代,为教育国际化带来了新机遇。他介绍了北京外国语大学在推动“慕课出海”方面的一系列探索与实践,包括牵头成立中国高校外语慕课联盟、建设多语种国际精品慕课、打造国际化高端人才培养微专业项目以及慕课虚仿协同发展等一系列举措,探究教育国际化发展的创新路径,以期为构建全球教育数字化共同体提供新思路。 贾文键作报告 杨宗凯以“人工智能赋能教育变革与创新”为题作报告。他指出,开展人工智能赋能教学的研究是发展“人工智能+教育”的核心任务。我们要重新思考人才培养目标,重构教学设计,实现教学内容实时化和课程组织多样化,逐步实施个性化教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造力,提升教师的数字素养与胜任力;要构建更加智能、高效和个性化的教育生态系统,培养“会提问题的人”和“解决问题的人”,以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需求。 杨宗凯作报告 熊璋以“创新教材建设,适应人工智能融合教育新时代”为题作报告。他提出,教育强国建设是国家发展大局中的战略任务,人工智能赋能教育创新和教育高质量发展是时代特征和趋势。创新教材建设,服务教育高质量发展,是教育强国建设的重要一环。高校教师要积极应对人工智能的强势挑战,充分利用人工智能的发展机遇,开拓教材建设与人工智能协同发展的创新道路,创造中国特色教材建设的发展模式。 熊璋作报告 程维以“系统思维:生成式人工智能时代翻译的关键能力”为题作报告。她表示,随着生成式人工智能在文本生成和机器翻译方面的优异表现,翻译的专业价值、人才培养备受争议和质疑。外语工作者要从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发展历程和学习机制入手,考察人机协同新范式下翻译行为从原创到干预、从应用到驾驭的变化。她通过案例分析指出,生成式人工智能融入翻译任务带来了更多的不确定性,译者需提升系统思维以更好理解和应对复杂的问题。 程维作报告 王仁强以“量子哲学思维与外语新文科建设”为题作报告。他重点阐释了如何基于量子思维不断推动外国语言文学学科建设、理论创新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升级。报告运用量子思维,结合《研究生教育学科专业简介及其学位基本要求(试行版)》中的一级学科简介和硕士、博士培养要求,从本体论、逻辑、认识论和价值论四个维度,对外语新文科建设的超学科方法论进行了深度解读。 王仁强作报告 董剑桥以“应用的批判与批判的应用——外语教学中的GenAI可予性”为题作报告。他分享了在教育数字化转型进程中生成式人工智能(GenAI)对外语教学领域的革命性影响。他指出,面对围绕GenAI的争议及其对教育的影响,外语教育研究者、教师和学习者应当运用批判性思维,不仅要在AI赋能的实际情境中解决教学问题或改进学习现状,同时也应对GenAI预训练模型中的价值取向、文化标准和社会习惯持有批判态度。 董剑桥作报告 江燕飞以“数智时代的语言服务人才发展”为题作报告。他指出,数智时代的到来引发各行业面临人机融合共生的挑战和机遇。他从社会环境、AI技术发展和华为业务实践出发,探讨新形势下翻译和语言服务人才发展及产学研策略,强调在人工智能影响下,外语教育领域要保持定力,充分发挥语言优势,紧密结合学科特色,培养更具创新性、协作性的高端复合型人才。 江燕飞作报告 主旨报告由北京外国语大学校长贾文键,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副校长刘建达,分会副理事长、浙江外国语学院副校长柴改英,分会副理事长、清华大学外国语言文学系主任吴霞,分会副秘书长张东升,分会副理事长、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学院院长苗兴伟,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德语系主任陈民主持。
专题发言 会议于9日下午同步设置七场特邀专题发言,涵盖数智化背景下新文科建设与外语类专业发展研究、数智时代外语教育学学科建设研究、数智时代外语测试与评价研究、数智时代外语写作教学实践与研究、大语言模型与外语教学研究、数智时代外语教材建设研究、多语种慕课与虚拟仿真课程建设与应用研究等专题,特邀复旦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高永伟、南开大学外国语学院副院长李民、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副校长刘建达、北京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副院长张莲、南京大学教授王海啸、电子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胡杰辉、北京外国语大学教务处处长李莉文作为召集人组织专题发言。来自17所高校的22位专家学者围绕相关议题分享学术见解,为与会者提供丰富的学术资源与实践经验。
发言人与主持人照片 论文宣读与交流 会议安排论文宣读与交流环节,聚焦数智时代外语教学模式创新、外语学习研究、人工智能辅助外语教育研究、数智赋能外语教学与教材研究、外语教师发展研究、外语人才培养与评价研究、跨文化传播与外语翻译研究等议题。来自29所高校的36位宣读人分享最新研究成果,深入探讨数智时代外语教育教学的机遇与挑战。分会常务理事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教授杨跃、云南大学教授徐志英、西南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党委书记李成坚、郑州大学教务部部长钱建成、河北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叶慧君、呼伦贝尔学院外国语学院院长吕佩臣、山东大学教学促进与教师发展中心副主任李建刚应邀进行主持与点评。
工作坊 会议期间,大会特别举办了两场工作坊。11月8日下午,王仁强和四川外国语大学教授李恒担任“量子语言学的理论与实践”工作坊主讲人,关注语言研究前沿理论,围绕量子语言学的理论基础、应用拓展和实践创新等进行全面分析。董剑桥担任“生成式人工智能在外语教学中的应用实践”工作坊主讲人,系统探讨人工智能技术对外语教学的技术赋能和模式创新。工作坊由四川外国语大学科研处副处长马武林主持。 王仁强发言 李恒发言 董剑桥发言 马武林主持 闭幕式 在闭幕式上,分会秘书长、北京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院长杨鲁新对本次年会进行了总结。她围绕数智时代的教育革新、人工智能与外语教育、外语教师的数智素养等作总结发言,强调数智时代外语教育在服务强国建设中的重要使命和外语教育创新的重要作用,提出外语教师应积极思考数智时代外语教育变革与创新方式、人才培养质量提高路径等前沿命题。刘建达作为2025年分会学术年会承办单位代表发言,宣布下一届年会主题为“服务国家重大战略的外语教育创新与实践”。闭幕式由分会副秘书长、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副总编辑常小玲主持。 杨鲁新发言 刘建达发言 常小玲主持 年会以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为指引,共议数智时代外语教育的变革与创新,引发热烈讨论,取得丰硕成果。本届年会的成功举办,不仅为外语教学研究领域的专家学者提供了高水平的学术交流平台,也为推动数智时代我国外语教育事业改革与发展提供了新启迪、注入了新活力。 |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