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外国语大学西部陆海新通道数智语言服务现代产业学院第一届产教融合论坛暨行业导师聘任仪式圆满落幕
2025-11-28     (阅读:)

2025年11月26日19:00,四川外国语大学西部陆海新通道数智语言服务现代产业学院第一届产教融合论坛暨行业导师聘任仪式于东区大礼堂开幕。论坛由学校教务处、招生就业处、学生处、商务英语学院联合主办,四川外国语大学西部陆海新通道数智语言服务现代产业学院承办,汇聚校领导、组织部、党政办、人事处、教务处、招就处、学生处等职能部门领导代表及英语学院、商务英语学院等院系领导代表、企业嘉宾与师生代表共话数智语言服务人才培养新路径,论坛由商务英语学院党总支副书记曾静主持。

四川外国语大学校长董洪川在致辞中向参会企业嘉宾、行业精英及支持学校发展的各界朋友表示欢迎与感谢,并提出希望以此次论坛为契机,校企双方能进一步深化合作,在人才培养上共同制定适配产业需求的培养方案,在平台建设上共建、共享实践基地与科研载体,在人才输送上搭建精准对接的就业桥梁,真正实现“校地共生、校企共赢”。

董洪川校长致辞

随后,校党委常委、副校长,西部陆海新通道数智语言服务现代产业学院院长王仁强发言。他从锚定时代需求培养复合型人才、深化产教融合构建育人生态、聚焦三大维度培育行业先锋、携手企业推动 “四链” 对接这四个方面,阐述了现代产业学院建设的核心思路,明确了学院服务国家战略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定位,同时他真诚期待行业导师与企业持续助力,为学院建设与发展贡献更多企业力量。

王仁强副校长致辞

随后举行企业奖教学金颁奖仪式,表彰优秀学生及教师,彰显企业对教育的支持与对青年人才的期许。

image.png

企业奖学金颁奖仪式合影

企业奖教金颁奖仪式合影

2022级商务英语专业(中外合作办学)学生程姝维作为代表,分享在川外的成长,提及学院育人理念与院训对自身的塑造,她结合学习与商赛获奖经历,表达未来立足行业、放眼全球的规划,未来她将和校友们投身企业,在商业领域探道无疆。

行业导师聘任仪式上,与会领导为19名来自深圳、宁波及重庆本地的数智技术、国际贸易、人力资源领域的行业导师代表颁发聘书,为现代产业学院人才培养注入专业力量。

行业导师聘任仪式合影

深圳市思榕科技有限公司人力资源总监易家春作为导师代表,结合企业出海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分享了转型育人“陪跑人”的责任认知,提出将企业资源引入教学、为学生提供发展机会、分享实战案例的三项承诺,最后寄语学子在实践中提升能力、讲好中国故事。

行业导师代表易家春发言

作为论坛的核心环节,以“数智时代的产教融合与人才共育”为主题的圆桌论坛引发深度共鸣。圆桌论坛的环节由商务英语学院刘萍老师主持。深圳智尚云科技、思榕科技、谱程未来、宁波庞氏集团、赛尔集团、中哲集团、重庆慧发科技、硅基生命科技等8家知名企业负责人围绕 “现状与挑战”“破局与创新”“责任与愿景”三大议题展开深度对话。企业家们结合智能装备、人工智能、国际贸易等前沿领域的发展实践,深刻剖析了数智化变革对语言服务人才提出的新要求,共同探索了产教深度融合的创新路径,并明确了行业导师在协同育人中的关键角色。本次圆桌论坛不仅精准切中了当前人才共育的痛点,更凝聚了“校企协同、共赢未来”的广泛共识,为西部陆海新通道数智语言服务现代产业学院的实体化运行与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以“数智时代的产教融合与人才共育”为主题的圆桌论坛

在论坛尾声的观众互动环节中,现场师生围绕数智语言服务人才培养、产教融合实践等话题积极提问,与企业嘉宾展开热烈交流,进一步深化了对行业前沿与人才需求的认知。

现场师生互动

商务英语学院院长胡文飞在总结发言中指出,奖教学金颁发与行业导师聘任为产业学院实体化运作奠定了基础,接下来学院将从深化协同育人、推动数字技术赋能、构建价值共创生态三个方面持续发力,切实实现校企互利共赢,为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培育更多时代新人。

商务英语学院胡文飞院长总结

嘉宾与获奖师生代表合影

为实现产业需求与教育供给的精准对接,本届论坛还设置6场专题分论坛,邀请各领域企业专家从实战视角分享经验、拆解需求,为师生搭建理论与产业对话的深度平台。智能装备领域论坛聚焦行业发展趋势,明晰商务英语人才的核心成长方向;日用消费品外贸论坛分享国际贸易实战技巧,明确岗位核心能力要求;智能硬件领域论坛深挖数智时代人才竞争力内核;服装外贸论坛梳理全球化贸易格局下的人才培养重点;跨境电商论坛拆解复合型语言服务人才的企业需求标准;化工外贸论坛则为英语专业学生搭建行业准入与成长阶梯。6场分论坛从不同产业维度互补发力,为产教融合落地与人才精准培养提供实践参考。


image.png

本届论坛是我校积极响应国家“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战略号召的具体实践,也是西部陆海新通道数智语言服务现代产业学院深化育人模式改革的关键举措。通过校企联合,不仅为学校引入产业前沿技术资源,推动课程体系与实践教学环节的迭代升级,更将为企业定向输送兼具数智思维、专业素养与实践能力的复合型语言服务人才,实现人才供给与岗位需求的高效匹配。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