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智浪潮重塑语言测评:第八届语言测试与评价研讨会在渝共探人机协同新未来
2025-10-27     (阅读:)

10月24—26日,第八届语言测试与评价研讨会在山城重庆隆重开幕。本届会议由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语言测试与评价专业委员会和四川外国语大学联合主办,四川外国语大学商务英语学院承办,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和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协办,以“数智时代的语言测评:创新与未来”为主题,吸引了来自全球、研究机构及出版社的近200余位专家学者、教师及硕博研究生。与会嘉宾共同探讨大语言模型与生成式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如何驱动语言测评领域的理论突破与实践革新。

开幕式上,四川外国语大学副校长严功军教授、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语言测试与评价专业委员会会长刘建达教授及四川外国语大学商务英语学院院长胡文飞教授先后致辞。他们一致强调,在数智时代背景下,深化产学研合作、共建协作平台,是应对变革、推动语言测评事业迈向公平与高效发展的关键路径。

严功军副校长致辞

刘建达会长致辞

胡文飞院长致辞

聚焦前沿:AI正在重构语言测评的理论与实践边界

大会主旨报告环节,多位海内外顶尖学者分享了颇具前瞻性的研究成果。英国理启蒙大学张新生教授通过对比《国际中文教育中文水平等级标准》与《欧洲共同语言参考框架》,为汉语水平考试的国际化与本土化发展提供了关键镜鉴。浙江大学何莲珍教授构建并验证了本土化高风险考试公平性评估模型,为守护教育公平提供了科学的测量学方案。

image.png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刘建达教授系统阐释了《中国英语能力等级量表》的演进历程与应用前景,彰显了中国在构建自主英语能力标准体系上的重大进展。美国伊利诺伊大学厄巴纳-香槟分校闫逊教授指出,“人工智能在语言测试中的角色将高度依赖于具体情境”,呼吁学界审慎思考不同测评场景下AI的整合路径。四川外国语大学董曼霞教授则通过融合行为、眼动与脑电证据,从神经认知层面揭示了认知控制对不同层次阅读理解的作用机制,为测评的效度验证开辟了全新视角。

image.png

实践探索:工作坊与分论坛精彩纷呈

会议首日设立的三场会前工作坊,为与会者提供了沉浸式学习前沿方法的机会。新加坡国立大学韩潮副教授、四川外国语大学徐建教授、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王亚冰副教授、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范劲松副教授等学者,分别就大语言模型在口笔译自动测评中的效度验证、交叉滞后与潜在增长模型的应用及Rasch测量理论在语言测评中的应用等议题,进行了系统讲解与实操训练,获得了学员的高度评价。

image.png

紧随其后的六场专题论坛与七场平行论坛,将会议推向高潮。议题覆盖“人机对话系统在语言测评中的应用”“GenAI与高等教育评估创新”“语言测试效度”“AI在语言测试与教学中的合适、高效使用”“人工智能与诊断测试” “读后续写测试的创新研究”等前沿领域。平行论坛则围绕“数智技术、认知神经与语言测评”“语言测评效度”“语言测评素养”“国际中文教育与多语言测评”“基础教育阶段语言测评”“语言测评与教育教学”“智能测评创新研究”等细分领域,汇报了近百项创新研究,充分展现了我国语言测评学界紧跟国际前沿、扎根中国实践的蓬勃活力。

image.pngimage.png

平行论坛

image.pngimage.png

image.pngimage.png

平行论坛发言人

权威引领:主编论坛指明学术研究航向

会议特设的“主编论坛”成为青年学者的关注焦点。《中国外语》《现代外语》《外国语文》《外语测试与教学》、Language Testing、Language Assessment Quarterly等国内外权威期刊的主编与编委齐聚一堂,就学术论文的创新性、规范性以及投稿策略与听众进行了坦诚而深入的交流,为新生研究力量的成长提供了宝贵指引。

主编论坛

大会期间,召开了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语言测试与评价专业委员会第三届理事会,讨论了有关议题,确定了集美大学为下一届语言测试与评价研讨会承办方。

理事会

共绘蓝图:迈向人机协同的测评新纪元

本次大会不仅是我国语言测试与评价领域在数智时代的一次成果巡礼,更是一次面向未来的战略布局。会议清晰地勾勒出人工智能技术驱动下语言测评的发展图景——一个以人机协同、公平高效、赋能教学为核心特征的新范式正在形成。会议的丰硕成果,必将为提升我国外语教育与测评质量、增强国家语言能力与国际传播力注入强劲动能。

参会人员合影

关闭窗口